栏目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投资信息

生态工业园建设的政府投融资使命

时间:2013-07-18 00:00

    经过几十年高速经济增长,我国开始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报告,作为党的代表大会首次论述生态文明并将其放在突出地位,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生态工业园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载体,地方政府是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规划者和实施者,在高屋建瓴做好地方工业园区生态化规划的同时,还应重点关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在污水处理、供冷供热、垃圾处理和回收体系等方面,借助合理投融资渠道切实推进园区生态化建设。

 

全球生态理念成熟,关注物质、能量及水等的最大化利用

  生态工业园(eco-industry park)是建立在一块固定地域上的由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形成的企业社区。在该社区内,各成员单位通过共同管理环境事宜和经济事宜来获取更大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生态工业园的设立和运行主要关注物质流、能量流、水系统集成、技术集成、信息共享和设施共享等方面。

图1 生态工业园建设关注重点

   

    目前全球范围内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发展较快,并根据园区工业基础、产业结构以及地域关系等出现了一批典型园区,改造型的美国恰塔努加(Chattanooga)工业园区和综合型的丹麦卡伦堡工业园等。

     

表1 生态工业园分类

 

中国工业园区升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加速  

    生态工业园是我国工业园区建设的高级阶段:我国的工业园区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第一代园区内主要以劳动密集型的“三来一补”型企业为主,技术含量低;第二代园区内的企业以高新技术应用为特征。第三代园区则是生态工业园,其基本功能是解决经济、环境和社会三者协调发展的问题。在国外生态工业园成功运行的实践经验的启发下,我国自1999年开始启动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试点工作,建立了第一个国家级贵港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生态工业园被广泛认同,推进工作加速。

 图2 中国工业园区发展进程

   政策大力支持生态工业示范园区:2003年正式推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规划指南(试行)》并在同年出台《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申报、命名和管理规定(试行)》,对示范园区的申报、命名和管理规定进行了规范。2005年出台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申报、命名和管理规定(试行)》再一次强化了2003年发布的管理和规定,2006年针对行业性生态园区和静脉产业类生态园区提出具体的验收的基本条件和指标。2007年连续出台了《关于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印发《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推进示范园区的申报建设。2009年、2011年以及2012年和2013年都连续出台相关文件来推动相关示范的发展。

  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加速:目前我国通过验收批准命名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有20家(只有3家在2010年之前批准),批准建设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共有59家,在这59家中在2010年前批准的只有18家,在“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加速等因素的推动下,未来3-5年将是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的高峰期。

    同时,省级与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进度类似,以目前建设工作相对较快的江苏、山东省为例,通过验收并命名的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分别有28和3家;批准创建的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分别有58和15家,而且这些批准创建的园区也主要集中在2010年之后。

 

政府工作重点在整体设计,难点在合理的基础设施投资

   政府推动当地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一方面要宏观上高屋建瓴,做好建设工作的整体设计,在分析地方园区工业基础、产业结构以及地理区域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生态工业园建设路径;另一方面还需要在促进当地企业内、企业间及园区间物质循环利用上提供基础性的服务,包括污水集中处理、垃圾集中处理、蒸汽集中供应、物流设施建设等诸多方面。

    在各类基础服务中,污水处理受重视程度相对较高高,建设时间早,相关设施建设较为健全,今后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改造升级。垃圾处理等固废领域国内启动时间晚,目前还有大量的建设空白区域,在新建这类项目时应重点关注对整体园区生态建设的影响,事实上江浙等地区已经通过垃圾发电的形式有效的改善了垃圾围城的现象,实现了污染治理和促进经济的双赢局面,正是园区建设生态化的直接体现。

  合理的基础设施建设目标确定后,有效的政府投融资模式选择也是助推生态工业园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投资模式主要有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BOT(Build-Operate-Transfer)、BT(Build-Transfer)、PFI(Private-Finance Initiative)和ABS(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等模式;融资模式则主要有银行贷款、城投债、股权融资和产业基金等。其中的BOT、BT、银行贷款、城投债以及股权融资等投融资模式相对成熟,ABS、产业投资基金等模式则处于发展阶段。

  整体上来看,目前大多数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目的单一,未能综合考虑园区小生态圈内的物质循环利用,招商引资中以纯GDP增长为导向的发展模式还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在园区发展过程中为现有企业配套引入废弃物处理回收型企业是大多数园区的当务之急。同时建设过程中多以政府投资为主体,市场化的手段多局限在融资建设领域,在实现工业生态圈优化上作用并不明显,灵活运用传统以及创新性的投融资手段是加速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重要保障。如何促进园区内物质循环利用、动脉产业和静脉产业的融合是政府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难点,也是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重点。

 

相关资讯推荐